浙江宁波,华灯初上,从镇海炼化办公楼高处向外望去,能够正常的看到整个厂区,塔林的璀璨灯光汇成一片光的海洋,向海延伸,形成一幅当代工业的壮美画卷。
“世界级、高科技、一体化”是习寄予镇海炼化的殷切期望。走进镇海炼化,记者耳闻目睹、追本溯源,感受这家标杆能源化工企业在绿色转型升级方面所作的努力,探寻其给长江经济带产业高质量发展和居民生活带来的变化。
12月,重庆,长江江畔,碧空如洗,三五食客聚在一起品尝着热气腾腾的火锅,火锅店店员陈思宇忙着迎来送往。这家店里产生的餐饮废油都会被回收送至镇海炼化加工,用于制作生物航煤。
“现在餐饮废油不再排进下水沟里,酸臭味消失了,江边环境好了很多,鸟也多了起来。”陈思宇望着远处江面上的白鹭说。
镇海炼化实施先进节能环保改造,累计投入资金超30亿元,乙烯装置绩效水平连续6年在所罗门评价中排名前列;开展无废无异味绿色示范工厂建设,成为首批国家环境友好企业;合作打造国内首个无废石化基地,探索固废实现减量化、资源化、无害化新路径……
进入厂区,驶过银杏大道,大片的蓝色映入眼帘,这是镇海炼化集中处理污水的地方,镇海炼化的员工形象地称其为“水立方”。宁波市的城市中水也在这里处理后被镇海炼化回用。
“我们采用的多项污水处理技术,填补了国内空白。”相关专家向记者介绍,“经过处理,所有废水都能循环利用,实际做到了工业废水零排放。”
向正在建设的镇海基地二期项目驶去,空气中弥漫着清香,路旁浅滩中生长的海草像是大片粉色云雾,三五白鹭在其中嬉戏。
这里是宁波市镇海区打造的精品旅游线路——“潮起潮落看海平”海岸风情线。紧邻炼厂的旅游景区,是镇海炼化环保水平的最好证明。
实现自身的绿色发展还不够,镇海炼化积极和产业链相关企业合作,推动全产业链减排。
驶离厂区,记者看到,两条距离地面数米高的银色管道,将一路之隔的金海晨光公司与镇海炼化紧紧连在一起。
镇海炼化用于冷却的水通过管道送至金海晨光,为装置生产提供热量,之后再回到镇海炼化继续用于产品冷却,一来一回、冷热交替,避免了升温和降温所产生的能量消耗。
目前,镇海炼化积极推动废液、废料在企业间循环利用,致力于打造无废产业链。
12月20日18时,在南京,李诗梦结束了一天的奔波,在家中美美地敷上了面膜;在重庆,张阿婆拿着保温塑料餐盒排队,想着买一份孙子最爱吃的烧白;在上海,中学生王一诺在家中拿着游戏机,和朋友联机战得正酣……
一流企业引领带动产业高质量发展。镇海炼化坚持创新引领发展,发展高端特色产业,积极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,服务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。
“二期基地建成后,就可以说,我们真正的完成了‘世界级、高科技、一体化’。”镇海炼化党委书记莫鼎革对记者说。
记者来到镇海基地二期项目现场,几十台起重设备井然有序地忙碌着。项目现场,管理人员、科研人员、施工方共同研讨。
镇海基地二期包含150万吨/年乙烯及下游高端新材料产业聚集项目和1100万吨/年化工型炼油和高端合成新材料项目。后者属于新型“油转化”项目,建成后,将产出ABS、蛋氨酸等高端合成新材料的原料,可用于机械、电气、医药等领域。
项目在业内尚属探索阶段,其中包含5个中国石化“十条龙”攻关项目、10余套深加工装置,数套装置是中国石化首次建设,建设难度可想而知。
“建设的难点是设备配套跟不上,需要频繁联系厂家磨合。”项目设备和国产化部负责人汤衢明向记者介绍。该部门有十几人,只有两三人留守,其余全在厂家走访。
先进的装置配套先进的工程建设。在建设现场,记者看到,员工完成焊接后,在焊口处粘贴二维码,用手机扫描即可了解详细信息。
取消了以往烦琐的录入环节,实现了数字工厂建设和真实进度的完全同步。一键查询各种信息,过程有痕迹,永久可追溯。
沿着镇海炼化创新之路,记者来到中石化宁波新材料研究院,一进门是高端新材料成品展示区。研究院的墙上,挂满了合作高校和专家的照片。实验室里,研发人员正拿着瓶瓶罐罐进行试验。
两年前,为了加快新材料产品研究开发,镇海炼化在集团公司的支持下,成立宁波新材料研究院。
“依托镇海炼化,很多想法可以在生产上落地。”该院副院长魏真理向记者介绍,研究院从全球招贤纳士,让他得以从美国回到家乡开展科研。
依托研究院平台,镇海炼化与系统内外产销研用企业组成创新联合体,多方之间形成了更为紧密的合作。
魏真理说,创新联合体定期立项,由用户提出需求,镇海炼化与研究院联合研发产品,再由用户的工厂试用,加快了新材料的研发和应用。
研究院成立两年来,新材料研发明显提速,共孵化新材料产品33个,众多产品已经跨洋出海,服务海外客户。
宁波舟山港,低硫船燃缓缓注入远洋巨轮,供能国际航运。上海国际赛车场,东海牌沥青铺成跑道,服务F1等国际赛事。杭州萧山机场,航空煤油向飞机加注,支撑四通八达的空中交通网络。
立足潮头,辐射长江流域。镇海炼化主动作为,对内,推进一体化建设,发展支柱产业;对外,推进更高水平开放,努力在保障能源安全、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。
微雨蒙蒙,记者来到中国石化浙江舟山册子岛码头时,这里刚接卸完一艘来自中东的30万吨油轮,等待着远方马上就要来临的下一艘船。
舟山港是天然良港,在这里,中国石化有算山、册子岛、大榭3座码头和配套油库,每年接卸原油约6000万吨。
原油顺着管道、沿着长江溯流而上,供给江苏、江西、湖北等沿江省份的炼化企业,逐步转换为成品油、化工材料等产品,为长江经济带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注入活力。
从册子岛码头驶往镇海炼化,在金塘大桥上极目远眺,一边是如火如荼建设着的镇海基地,一边是灯火辉煌的星辰大海。
乙烯是石化产业的基础原料,没有乙烯,大到飞机上用的塑料材料,小到一个塑料包装纸,都无法生产。
从首套百万吨乙烯装置采用国外技术,到镇海基地一期建设实现所有设备和技术国产化,镇海炼化的版图一步步拓展,在实现乙烯生产技术国产化的同时,实现了乙烯生产能力从零到250万吨/年的跨越。
镇海基地二期建成后,镇海炼化的综合加工能力将相当于8个国内大型炼厂,更好地服务长江经济带高水平质量的发展。
浙江宁波,华灯初上,从镇海炼化办公楼高处向外望去,能够正常的看到整个厂区,塔林的璀璨灯光汇成一片光的海洋,向海延伸,形成一幅当代工业的壮美画卷。
“世界级、高科技、一体化”是习寄予镇海炼化的殷切期望。走进镇海炼化,记者耳闻目睹、追本溯源,感受这家标杆能源化工企业在绿色转型升级方面所作的努力,探寻其给长江经济带产业高质量发展和居民生活带来的变化。
12月,重庆,长江江畔,碧空如洗,三五食客聚在一起品尝着热气腾腾的火锅,火锅店店员陈思宇忙着迎来送往。这家店里产生的餐饮废油都会被回收送至镇海炼化加工,用于制作生物航煤。
“现在餐饮废油不再排进下水沟里,酸臭味消失了,江边环境好了很多,鸟也多了起来。”陈思宇望着远处江面上的白鹭说。
镇海炼化实施先进节能环保改造,累计投入资金超30亿元,乙烯装置绩效水平连续6年在所罗门评价中排名前列;开展无废无异味绿色示范工厂建设,成为首批国家环境友好企业;合作打造国内首个无废石化基地,探索固废实现减量化、资源化、无害化新路径……
进入厂区,驶过银杏大道,大片的蓝色映入眼帘,这是镇海炼化集中处理污水的地方,镇海炼化的员工形象地称其为“水立方”。宁波市的城市中水也在这里处理后被镇海炼化回用。
“我们采用的多项污水处理技术,填补了国内空白。”相关专家向记者介绍,“经过处理,所有废水都能循环利用,实际做到了工业废水零排放。”
向正在建设的镇海基地二期项目驶去,空气中弥漫着清香,路旁浅滩中生长的海草像是大片粉色云雾,三五白鹭在其中嬉戏。
这里是宁波市镇海区打造的精品旅游线路——“潮起潮落看海平”海岸风情线。紧邻炼厂的旅游景区,是镇海炼化环保水平的最好证明。
实现自身的绿色发展还不够,镇海炼化积极和产业链相关企业合作,推动全产业链减排。
驶离厂区,记者看到,两条距离地面数米高的银色管道,将一路之隔的金海晨光公司与镇海炼化紧紧连在一起。
镇海炼化用于冷却的水通过管道送至金海晨光,为装置生产提供热量,之后再回到镇海炼化继续用于产品冷却,一来一回、冷热交替,避免了升温和降温所产生的能量消耗。
目前,镇海炼化积极推动废液、废料在企业间循环利用,致力于打造无废产业链。
12月20日18时,在南京,李诗梦结束了一天的奔波,在家中美美地敷上了面膜;在重庆,张阿婆拿着保温塑料餐盒排队,想着买一份孙子最爱吃的烧白;在上海,中学生王一诺在家中拿着游戏机,和朋友联机战得正酣……
一流企业引领带动产业高质量发展。镇海炼化坚持创新引领发展,发展高端特色产业,积极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,服务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。
“二期基地建成后,就可以说,我们真正的完成了‘世界级、高科技、一体化’。”镇海炼化党委书记莫鼎革对记者说。
记者来到镇海基地二期项目现场,几十台起重设备井然有序地忙碌着。项目现场,管理人员、科研人员、施工方共同研讨。
镇海基地二期包含150万吨/年乙烯及下游高端新材料产业聚集项目和1100万吨/年化工型炼油和高端合成新材料项目。后者属于新型“油转化”项目,建成后,将产出ABS、蛋氨酸等高端合成新材料的原料,可用于机械、电气、医药等领域。
项目在业内尚属探索阶段,其中包含5个中国石化“十条龙”攻关项目、10余套深加工装置,数套装置是中国石化首次建设,建设难度可想而知。
“建设的难点是设备配套跟不上,需要频繁联系厂家磨合。”项目设备和国产化部负责人汤衢明向记者介绍。该部门有十几人,只有两三人留守,其余全在厂家走访。
先进的装置配套先进的工程建设。在建设现场,记者看到,员工完成焊接后,在焊口处粘贴二维码,用手机扫描即可了解详细信息。
取消了以往烦琐的录入环节,实现了数字工厂建设和真实进度的完全同步。一键查询各种信息,过程有痕迹,永久可追溯。
沿着镇海炼化创新之路,记者来到中石化宁波新材料研究院,一进门是高端新材料成品展示区。研究院的墙上,挂满了合作高校和专家的照片。实验室里,研发人员正拿着瓶瓶罐罐进行试验。
两年前,为了加快新材料产品研究开发,镇海炼化在集团公司的支持下,成立宁波新材料研究院。
“依托镇海炼化,很多想法可以在生产上落地。”该院副院长魏真理向记者介绍,研究院从全球招贤纳士,让他得以从美国回到家乡开展科研。
依托研究院平台,镇海炼化与系统内外产销研用企业组成创新联合体,多方之间形成了更为紧密的合作。
魏真理说,创新联合体定期立项,由用户提出需求,镇海炼化与研究院联合研发产品,再由用户的工厂试用,加快了新材料的研发和应用。
研究院成立两年来,新材料研发明显提速,共孵化新材料产品33个,众多产品已经跨洋出海,服务海外客户。
宁波舟山港,低硫船燃缓缓注入远洋巨轮,供能国际航运。上海国际赛车场,东海牌沥青铺成跑道,服务F1等国际赛事。杭州萧山机场,航空煤油向飞机加注,支撑四通八达的空中交通网络。
立足潮头,辐射长江流域。镇海炼化主动作为,对内,推进一体化建设,发展支柱产业;对外,推进更高水平开放,努力在保障能源安全、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。
微雨蒙蒙,记者来到中国石化浙江舟山册子岛码头时,这里刚接卸完一艘来自中东的30万吨油轮,等待着远方马上就要来临的下一艘船。
舟山港是天然良港,在这里,中国石化有算山、册子岛、大榭3座码头和配套油库,每年接卸原油约6000万吨。
原油顺着管道、沿着长江溯流而上,供给江苏、江西、湖北等沿江省份的炼化企业,逐步转换为成品油、化工材料等产品,为长江经济带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注入活力。
从册子岛码头驶往镇海炼化,在金塘大桥上极目远眺,一边是如火如荼建设着的镇海基地,一边是灯火辉煌的星辰大海。
乙烯是石化产业的基础原料,没有乙烯,大到飞机上用的塑料材料,小到一个塑料包装纸,都无法生产。
从首套百万吨乙烯装置采用国外技术,到镇海基地一期建设实现所有设备和技术国产化,镇海炼化的版图一步步拓展,在实现乙烯生产技术国产化的同时,实现了乙烯生产能力从零到250万吨/年的跨越。
镇海基地二期建成后,镇海炼化的综合加工能力将相当于8个国内大型炼厂,更好地服务长江经济带高水平质量的发展。
...浙江宁波,华灯初上,从镇海炼化办公楼高处向外望去,能够正常的看到整个厂区,塔林的璀璨灯光汇成一片光的海洋,向海延伸,形成一幅当代工业的壮美画卷。
“世界级、高科技、一体化”是习寄予镇海炼化的殷切期望。走进镇海炼化,记者耳闻目睹、追本溯源,感受这家标杆能源化工企业在绿色转型升级方面所作的努力,探寻其给长江经济带产业高质量发展和居民生活带来的变化。
12月,重庆,长江江畔,碧空如洗,三五食客聚在一起品尝着热气腾腾的火锅,火锅店店员陈思宇忙着迎来送往。这家店里产生的餐饮废油都会被回收送至镇海炼化加工,用于制作生物航煤。
“现在餐饮废油不再排进下水沟里,酸臭味消失了,江边环境好了很多,鸟也多了起来。”陈思宇望着远处江面上的白鹭说。
镇海炼化实施先进节能环保改造,累计投入资金超30亿元,乙烯装置绩效水平连续6年在所罗门评价中排名前列;开展无废无异味绿色示范工厂建设,成为首批国家环境友好企业;合作打造国内首个无废石化基地,探索固废实现减量化、资源化、无害化新路径……
进入厂区,驶过银杏大道,大片的蓝色映入眼帘,这是镇海炼化集中处理污水的地方,镇海炼化的员工形象地称其为“水立方”。宁波市的城市中水也在这里处理后被镇海炼化回用。
“我们采用的多项污水处理技术,填补了国内空白。”相关专家向记者介绍,“经过处理,所有废水都能循环利用,实际做到了工业废水零排放。”
向正在建设的镇海基地二期项目驶去,空气中弥漫着清香,路旁浅滩中生长的海草像是大片粉色云雾,三五白鹭在其中嬉戏。
这里是宁波市镇海区打造的精品旅游线路——“潮起潮落看海平”海岸风情线。紧邻炼厂的旅游景区,是镇海炼化环保水平的最好证明。
实现自身的绿色发展还不够,镇海炼化积极和产业链相关企业合作,推动全产业链减排。
驶离厂区,记者看到,两条距离地面数米高的银色管道,将一路之隔的金海晨光公司与镇海炼化紧紧连在一起。
镇海炼化用于冷却的水通过管道送至金海晨光,为装置生产提供热量,之后再回到镇海炼化继续用于产品冷却,一来一回、冷热交替,避免了升温和降温所产生的能量消耗。
目前,镇海炼化积极推动废液、废料在企业间循环利用,致力于打造无废产业链。
12月20日18时,在南京,李诗梦结束了一天的奔波,在家中美美地敷上了面膜;在重庆,张阿婆拿着保温塑料餐盒排队,想着买一份孙子最爱吃的烧白;在上海,中学生王一诺在家中拿着游戏机,和朋友联机战得正酣……
一流企业引领带动产业高质量发展。镇海炼化坚持创新引领发展,发展高端特色产业,积极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,服务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。
“二期基地建成后,就可以说,我们真正的完成了‘世界级、高科技、一体化’。”镇海炼化党委书记莫鼎革对记者说。
记者来到镇海基地二期项目现场,几十台起重设备井然有序地忙碌着。项目现场,管理人员、科研人员、施工方共同研讨。
镇海基地二期包含150万吨/年乙烯及下游高端新材料产业聚集项目和1100万吨/年化工型炼油和高端合成新材料项目。后者属于新型“油转化”项目,建成后,将产出ABS、蛋氨酸等高端合成新材料的原料,可用于机械、电气、医药等领域。
项目在业内尚属探索阶段,其中包含5个中国石化“十条龙”攻关项目、10余套深加工装置,数套装置是中国石化首次建设,建设难度可想而知。
“建设的难点是设备配套跟不上,需要频繁联系厂家磨合。”项目设备和国产化部负责人汤衢明向记者介绍。该部门有十几人,只有两三人留守,其余全在厂家走访。
先进的装置配套先进的工程建设。在建设现场,记者看到,员工完成焊接后,在焊口处粘贴二维码,用手机扫描即可了解详细信息。
取消了以往烦琐的录入环节,实现了数字工厂建设和真实进度的完全同步。一键查询各种信息,过程有痕迹,永久可追溯。
沿着镇海炼化创新之路,记者来到中石化宁波新材料研究院,一进门是高端新材料成品展示区。研究院的墙上,挂满了合作高校和专家的照片。实验室里,研发人员正拿着瓶瓶罐罐进行试验。
两年前,为了加快新材料产品研究开发,镇海炼化在集团公司的支持下,成立宁波新材料研究院。
“依托镇海炼化,很多想法可以在生产上落地。”该院副院长魏真理向记者介绍,研究院从全球招贤纳士,让他得以从美国回到家乡开展科研。
依托研究院平台,镇海炼化与系统内外产销研用企业组成创新联合体,多方之间形成了更为紧密的合作。
魏真理说,创新联合体定期立项,由用户提出需求,镇海炼化与研究院联合研发产品,再由用户的工厂试用,加快了新材料的研发和应用。
研究院成立两年来,新材料研发明显提速,共孵化新材料产品33个,众多产品已经跨洋出海,服务海外客户。
宁波舟山港,低硫船燃缓缓注入远洋巨轮,供能国际航运。上海国际赛车场,东海牌沥青铺成跑道,服务F1等国际赛事。杭州萧山机场,航空煤油向飞机加注,支撑四通八达的空中交通网络。
立足潮头,辐射长江流域。镇海炼化主动作为,对内,推进一体化建设,发展支柱产业;对外,推进更高水平开放,努力在保障能源安全、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。
微雨蒙蒙,记者来到中国石化浙江舟山册子岛码头时,这里刚接卸完一艘来自中东的30万吨油轮,等待着远方马上就要来临的下一艘船。
舟山港是天然良港,在这里,中国石化有算山、册子岛、大榭3座码头和配套油库,每年接卸原油约6000万吨。
原油顺着管道、沿着长江溯流而上,供给江苏、江西、湖北等沿江省份的炼化企业,逐步转换为成品油、化工材料等产品,为长江经济带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注入活力。
从册子岛码头驶往镇海炼化,在金塘大桥上极目远眺,一边是如火如荼建设着的镇海基地,一边是灯火辉煌的星辰大海。
乙烯是石化产业的基础原料,没有乙烯,大到飞机上用的塑料材料,小到一个塑料包装纸,都无法生产。
从首套百万吨乙烯装置采用国外技术,到镇海基地一期建设实现所有设备和技术国产化,镇海炼化的版图一步步拓展,在实现乙烯生产技术国产化的同时,实现了乙烯生产能力从零到250万吨/年的跨越。
镇海基地二期建成后,镇海炼化的综合加工能力将相当于8个国内大型炼厂,更好地服务长江经济带高水平质量的发展。
...